一、当前德州市市直机关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模式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找到二者的交汇点,以交汇点为支撑,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为统一体,达到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二者互融互促的目标状态。目前德州市市直机关已经成熟建立了“媒介嵌入”“党建+”“联建共建”“组织统领”等四种融合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媒介嵌入”模式。找准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契合点,嵌入思想认识、责任落实、作风建设、能力提升、典型培树等媒介,以媒介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交融,变“两张皮”为“一盘棋”。如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四个嵌入”,从思想认识源头、文明实践活动、环保服务事项、文化宣传阵地四方面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会贯通,建立起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环保队伍,“十三五”期间德州PM2.5浓度改善、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升程度均居全省第1位,德州市生态环境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攻坚克难”先进荣誉称号。德州市民政局以“四个全员”(全员大学习、全员大比武、全员大创城、全员办信息)为抓手,把学习、工作、创新、考评纳入一个平台统筹考量评价,评选10个学习之星、10个业务之星、10个创城之星、10个宣传写作之星,推动党员干部强基固本、作风锻造、才艺展示、创新创业,彰显机关党组织强有力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机关党建保障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干出攻坚加速度。
二是“党建+”模式。围绕重点工作、急难险重、为民服务等事项,把党建植入主责主业中。德州市锦绣川景区管理中心党支部创建“党建+创城”模式,推进“党建+公益宣传”“党建+秩序管理”“党建+环卫整治”“党建+景观提升”,党建覆盖全业务,以党建保障创城攻坚。德州市妇联机关党支部充分利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丰富“党建+”内容,譬如采用“党建+爱心抗疫”,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抗疫募捐,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巾帼力量。德州市审计局机关第二党支部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党建+创城服务”,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定期下沉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成为市直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领跑者。
三是“联建共建”模式。横向上,以党建联建共建为基础,推动业务沟通,资源共享。德州市信访局机关党总支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德州审计中心党委结成党建共建单位,开展信访宣传、排查预防、业务培训等联动共建活动,利用党建优势实现资源集聚共享、功能优势互补。德州市环保装备产业链成立联合党委,从相关部门优选党员骨干担任“红色CGO”,为产业链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引导党员在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产业固链补链强链,将政治优势转化为经营发展优势。纵向上,以党建上下联动推动业务上下交流。德州黄河河务局创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党建联席统筹协调市县局两级党支部,同时邀请治黄业务科室参加,共同分析党建和业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堵点和痛点,拓宽党建融合渠道,推动上下级组织交流,业务沟通。
四是“组织统领”模式。在组织实施重大项目、重要课题攻关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建立临时责任区。党组(党委)统一部署,临时党支部、科室统筹落实,形成对重点区域和事项的流动战斗堡垒,做到“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德州市发改委党组围绕高端装备等10大产业实行挂图作战,专门攻坚,党组确定工作方针、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以党员业务骨干为主,创新成立20支重大项目攻坚突击队和3支重点工作攻坚突击队,以组织统领的方式把抓队伍和抓业务统一起来,实行项目目标化、目标清单化,强化责任落实,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V型反转。德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党委不断延伸“支部建在大队上”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积极打造、践行支队党委“安德先锋”党建主品牌,深化“司机之家”服务,打造一批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奋力当好新时代“交通强市”建设的开路先锋。这种模式目前在德州市直机关正悄然兴起。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经过调研看到,德州市部分市直机关党组织已经探索建立起成熟的融合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并驾齐驱,成效明显。但是也有一些部门单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缺乏加深机关党建和业务融合的认识,党建与业务工作联系机械,党建引领力一般,业务工作表现平平。
一是认识上不够重视,党建工作“虚化”。党组织第一责任人意识、“一岗双责”意识不强,对“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 “抓机关党建是本职、不抓机关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机关党建是渎职”缺乏深入认识,更缺乏从全面从严治党高度的思想自觉。从关注点上看,基层党组织单纯的业务观点突出,没有把党建的引领、统领、保障作用当成首要首位来看来办,将机关党建工作视为党建科室专业工作,党员干部参与筹划程度不高。从机关党员干部自身作风上看,有的身份意识不强,在涵养道德素养、主动服务为民等方面,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不充分。
二是谋划上不够系统,党建与业务“分化”。有的党组织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关系,导致在谋划工作时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办法少、措施弱,更甚者只讲党建,而科室负责人等骨干对业务工作的谋划往往只讲业务,缺少党建、业务融合的设计、谋划、规划。一些单位在工作中按照规定成立临时党支部,仅能起到核心和学习的组织功能,仅以完成临时工作任务的相关要求为目的,临时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尚不规范,也缺少上一级的检查指导、跟踪督导。
三是抓手挖掘上不够充分,载体功能“淡化”。现有的载体利用不充分,如党建品牌和党员示范岗、先锋岗以及党员承诺践诺、先进典型事迹的发掘机制不配套,党员的先进性、创造性未能有效激发。同时,融合的载体活动较少或者参加范围有限,比如课题调研、党建引领的典型总结、综合评比检查等,不活跃不充分。此外,一些非专职基层党务工作者把党建当成“额外负担”, 怕麻烦、怕事多,不愿分出精力设计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载体。所以容易出现应付现象,当成“虚事”,难以做实做细。比如,一些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都是按部就班,学习、讲堂、以会议落实会议等形式化的东西多,而讲融合促业务的东西少。
四是组织管理上不够专业,党建功能“弱化”。党务工作者的能力水平是影响机关党建工作质量的关键。现实中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不懂、不会、不愿做党务工作,影响甚至制约着党建工作水平和质效。部分党务干部兼职业务工作,往往以业务工作冲突党建工作。此外,缺乏专门党务工作培训,一些党务干部对融合工作手足无措,只能以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而抓落实,所以往往也会“空对空”“虚对虚”,有的连基本工作任务也做不好,更谈不上专心研究融合事宜了。在工作作风上,一些党务干部“严真细实快”作风不硬,工作不扎实,缺乏仔细研究和精心策划,抓融合成效不足。
三、几点思考
(一)要贯通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党建引领业务。党章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有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领导核心,才有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带动作用,才能推动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要突出加强党的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党建保障业务。党建为业务工作提供政治、组织、作风保障。党建紧紧围绕“人才队伍”这一发展的关键要素,承担教育、管理、监督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动力。只有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才能确保工作落实不偏航、业务推进有保障、社会发展凝聚力强。党建服务业务。党建工作要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只有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找准干部和群众的现实需求,坚持“工作出问题,党建开药方”,机关党建工作才能脱虚向实,精准发力,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二)要在思想认识上融合。以政治建设促认识融合。从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能力、涵养政治生态、永葆政治本色、压实政治责任上看融合、抓融合。以制度运行促认识融合。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贯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夯实政治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在思想理论中深化对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认识。以监督检查促认识融合。建立健全重要制度落实监督检查机制,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机关工委采取列席旁听、档案抽检、谈话问询等方式检查重要制度落实情况,倒逼各级党组织在认识上重视、行动上改进、工作上提升。
(三)要在谋划设计上融合。找准党建和业务的结合点,把党建“第一责任”与推动发展“第一要务”有机结合,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机关党建就引领到哪里。优化制度设计,在机关内部制度规定出台上,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实行项目化管理,细化责任清单,推动责任落实,实现以上率下、以机关带系统。创新组织建设,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力和品牌保障作用,根据具体工作要求采用党建联盟、临时党支部等形式,体现与主责主业融合发展,体现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党建凝心聚力,为推动业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联动考核评价,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联动式评价、一体化考核,完善党建与业务考核评价体系,以党员积分制为抓手,将履行党建责任、推动工作情况全部纳入考核评价,以考核融合推动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实现新突破,做出新成就。
(四)要在丰富载体上融合。充分利用组织生活载体,坚持“常规动作”不打折、“自选动作”有特色,将党建与业务知识融合在理论学习、“微党课”、“领导干部上讲台”等常规动作中,着力打造理念宣介、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平台。谋划党建品牌载体,运用支部工作法,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通过品牌建树展示过硬作风和形象,自觉立岗建功。丰富特色活动载体,尤其注重党内活动开展与本单位业务职能特点、重点工作相结合,创新开展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深挖“五零”岗位载体,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打造零差错办事、零延时服务、零距离解难、零泡沫沟通、零容忍追究的“五零”先锋模范岗,在服务群众、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上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五)要在人才锻造上融合。坚持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第一标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用人导向,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邀请专家、身边榜样讲党课,开展专题宣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强“严真细实快”作风建设,打造“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助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提高政治站位,立足“三新一高”格局,自觉提高本领能力,增强使命担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动力。加强机关党建人才培养,注重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党员干部专兼职从事党务工作,选配业务骨干参与党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机关党务工作人员队伍,为机关党建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六)要在以文促化上融合。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机关文化建设,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家国情怀,增强斗志。根据单位业务特点,融合党建知识、机关作风、业绩展示、廉洁文化开辟独特的政治文化,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政治文化为抓手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提升党员干部的境界,激发使命担当感与集体荣誉感,稳人心、暖人心,构造和谐团结的工作关系。以党建带群建,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结合起来,推动群团组织人员建功立业。结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找准切入口设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基层、群众,在开展“双报到”共驻共建、互学共进中提升党建和业务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411号